ubuntu/debian下使用latex小结

 

因为我已经受够了最小化安装的各种依赖问题,果断装足一点:

sudo apt-get install --install-suggests texlive-full latex-beamer latex-cjk-all

其中beamer是用来做slides的;cjk-all用来解决字体问题(latex-cjk-chinese仅是中文解决方案)不过我实在不知道是否必需。。

警告:用ubuntu/debian自带的tl非常不好,不如到官方TUG找安装脚本

编辑器

关于编辑器的选择,可以参考wiki的这个页面。下面我简述我看得上眼的一下几个editor吧:

vim的latexsuite插件,这个在debian系列的repository里面都有:vim-latexsuite。但是问题在于在默认情况下vim-latexsuite是不被启用的(如果有疑问可以使用apt-cache show vim-latexsuite,注意description的最后一行):

 

sudo apt-get install vim-latexsuite
sudo vim-addons -w install latex-suite

ps:vim-addonsi提供了不少好的vim插件。可以用aptitude/synaptic/apt-get search发现

关于vimrc文件的配置,可以参考latexsuite在sourceforge的manual,不过我感觉更实在的是这里的OVERVIEW这个配置这个。如果对vim-latexsuite部分安装位置不清楚的话可以dpkg -L vim-latexsuite查看。在进行一通配置后,使用gvim就可以对.tex结尾的文件特殊处理了(最惹眼的就是gvim设置成set go+=mT的情况下菜单栏和工具条多了点选项)。

texmaker也是个很不错的editor,自动补全做得可以;其问题在于在ubuntu下和ibus一起使用无效;使用fcitx可以解决,但是fcitx经常挂掉。我使用它作为英文排版用。

texstudio是基于texmaker的,其自动补全非常强悍;但我还没有找到代替texmaker中tab的键。repository中还没有,不过它官方是提供deb安装包的。

texlipse——tex for eclipse,插件,当然就有了eclipse的UI了;从wiki页面可见它的支持最全,不过代码补全似乎比较弱;个人认为不适合一般小型排版。

gedit和gedit-latex-plugin,还行。

jeditor和插件,没正式用过,不过不推荐。

lyx,不解释——因为我不会用也不想用。。。

作为一个资深Emacs黑和KDE黑我是不会用相关插件和kile之流的。

教程

lshort或对应中文版。

之后便是模板了。

IEEEACM,国内的博客Latex-学习园地,以及各大高校的论文模板(其中ACM使用的是latex,要插入图像需先转换图像格式;各大高校的模板是基于ctex的,注意)。

如果想感受slides的优雅的话可以看一下wiki的外部链接或google,我个人觉得beamer非常好。

中英文排版

通常使用英文排版就够了,不过如果实在有没办法的时候,中文排版还是需要的。使用pdflatex+CJK的解决方案真的不太好,反正我排版稍微复杂的slides就没成功过。经牛人指点,现在使用的是xelatex,默认是生成pdf的。但是和其相关的一些字体总是缺少,最好还是用Adobe的字体吧——而且跨平台呢。

最好安装adobe reader英文版,然后加简体中文字体包,在这个页面都有。其中字体的安装解压后找到INSTALL文件执行,默认安装在/opt中,网上说可以换成/usr/lib中,但是我的没有成功。安装后在/opt/Adobe/Reader9/Resource/中会多出一些字体。

需要将opt/Adobe/Reader9/Resource/这个路径加到/etc/fonts/fonts.conf中:

 

<dir>/usr/share/fonts</dir>
    <dir>/usr/X11R6/lib/X11/fonts</dir> <dir>/usr/local/share/fonts</dir>
    <dir>/opt/Adobe/Reader9/Resource</dir>
    <dir>~/.fonts</dir>
……
……

如果觉得中文字体还是少了点且你是Windows/Linux双系统的话可以从Windows中拿点过来:

 

sudo mkdir /usr/share/fonts/win
sudo cp /media/Win系统盘挂载点/Windows/Fonts/{SIM,sim}* /usr/share/fonts/win/

之后使用fc-cache -vf更新字库缓存并查看fc-list。可以确认一下是否安装了Adobe的字体:

 

fc-list|grep -i "Adobe"

详细的使用xelatex可以参考aifreedom的博文

NoTech Comments(7) Mon, 11 Jun 2012 12:58:09 +0800

时间管理

不懂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只好多花些时间来学了。

曾经有人说上大学的目的是让人学会如何来学习,而不是其他。很赞同这句话的含义。

到了交大,到了软院,才发现,我对计算机科学这个领域所知甚少;隔行如隔山哪。所以,现在的我只好去恶补那些本该在两年前就去做的事情。

细细想来,我也从来没有哪一次真正堕落过;然而,之前的学习的强度实在不够。这难道是我的立身处世的眼界太低使然?至少我现在认为是这个道理。

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是很忙的,因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之前在本科阶段悠闲,只能说明之前出问题了。一分钱,一分货;多少耕耘,多少收获。那些没有背景的人成天想着天上掉馅饼,可以去面壁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的有很多东西都不懂,很多很多;但也就是因为我有太多的未知需要去探寻,我才在进步。压力,在积极下才会变成动力;而动力,大部分也就来自于这些压力。

面对这么多了东西要学,这么多的任务要完成,真的很可能不堪重负。百度的员工也出现了过劳死,不好好管理时间的话真可能RIP了。但是,很多情况下,哪会顾及这么多呢?

一方面,有很多任务是被下达的死任务,不完成没法交差;另一方面,为了 自己保持不掉后腿,只好push himself/herself hard。最无奈的不过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当每天的时间都被死任务填满的时候,多少还是会感到很充实的;这其实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压根就不需要去思考还要做其他哪些事就能让一天顺利度过。然而这种每天都在“被使忙”的情况下并不会让人真正的成长,正如通过老师的课堂讲授并不会让我们直接理解自习的方法一样,正如让人类实时监控机器人并不是人工智能的体现一样。最大的一个问题莫过于:人,其实和机器人是不同的,因为家人有七情六欲;所以,当一旦没有显示定义的任务的时候,很多人会变得懈怠,有时是迷茫。其实,如果有了迷茫,已经表明是在思考了;然而,如果始终沉浸在思考之中,那就没有出头之日了。因为,时之神总是很信用的。

我想,当我们每个人被每天的死任务占据的时候,多少应该会思考些问题。当我们一旦闲下来的时候,那就是进行self-learning的时候了——模仿每天被下达的死任务来进行自己的事。这实际上是完成了智能化的第2个阶段。如果将之比作学武的层次的话,这可说是将所学用于实际对决的过程。然而,真正来说,这还不够;因为,鹦鹉学舌、邯郸学步,总是不行的。真正的学习之道,是要将所有的这一切都规划到“一”中。死任务,精进计划,以及其中的等等等目标,都要在一个尺度上完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的确,在每一个大的尺度上制定计划的同时,还需要将之细化到每个阶段。都说软件工程其实是一门关于哲学的课,在我看来似乎有些道理——而且这种哲学大部分情况不是对人的,而是对物,这使得其更能接近我所想知道的道。

我今后需要在每周制定计划,每天制定计划了。要不然的话,我真的可以变得很颓废。将每天待做的事按照优先级划分一下,区分轻重缓急;同时预留一点一些可支配的灵活时间。另一个必要的东西在于,我真的得好好重视锻炼了,要不真的会过劳的。

老实说,这些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我也懂。然而,在很多时候,总是不会想起。这是什么原因?

Nonsense Comments(7) Mon, 11 Jun 2012 15:21:14 +0800

哲学这玩意儿

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这门课要考试了,不能不看书。看到研究生院博士生还要学马克思××哲学,深感中国大学之道全失。

 
刚刚在看,还没翻多少页;其中的人名着实让我感到汗颜——很多都没有听说过;很多很多。原本准备花时间来看一点西方哲学方面的书的,或者看一些公开课的视频也好。然而,总是有那么多烦乱的事情——欲望太多了。所以呢,终于狠下心来将人人网和weibo停用了。很多东西啊,我在博客订阅中早就看过了;到了sns或者weibo,都是几天甚至几个月之前的事了。所以啊,代表先进的绝对不是这些东西。它们起到的只是整合的作用;它们只是供有闲人开心的玩意儿。对于我这样一个人,着实用不起。任重道远啊。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不过想想那些之前没有听说过的人名,真的,一个人想要流芳百世,很不容易。那需要舍弃很多的东西的。这个网络横行的时代,只会将人趋向大众,很难让人走向极端;所以,也就出现了当今奇才甚少的现象了。这难道和耗散系统的理论相关?始终记住一点,高德纳因为时间紧迫而从1990年停用了email。
 
所悲者,所知甚少;所喜者,可问人甚多。
 
看着关于哲学的这么多见解,浮想连篇。记得之前看《哲学的故事》一书的时候,曾经介绍说哲学,需要的就是辩证。所以呢,我们现在需要信仰xx主义,学习xx哲学;实在是有违哲学本意。马克思老先生也说过他本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什么原因?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一个建立起来的并时时在变化的用于反驳的理论集。从来没有什么正确的哲学,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如果有了,只能说那是伪哲学。因为,你完全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讲各个方面——每种哲学的理论基础其实很不牢靠,甚至一盘散沙(任何学科其实都是这样,包括数学)。所以,马克思建立了他的一套体系,但是如果他信了,他的那套哲学体系必然是扯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套哲学体系建立起来的目的是用来给人驳斥的,而不是用来让人信奉的。在驳斥中,两者共同在演化。很多的现象和本质都是有差别的;学哲学的人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看破的话,那究竟是学的什么哲学呢?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化学平衡了——真的是平衡吗?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只想到了一个词,谐;如果再形象一点的话,我想到的是八卦。
 
这个观点,让我想到了佛教中的佛法非法的说法——如来所说一切法,皆不可信,皆不可取。的确,只是释迦摩尼讲得太过直白了——《金刚经》是他老人家什么时期的演说啊?不得而知。道家老子也说过:道可道,非常道。这个呀,大的道理啊,被那些凡夫俗子误用了(或许我现在也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吧)。有哲学家说这两句话都是含糊不清不可证伪的——所以把之归为诡辩。诚然。但是,这并不是错吧。这就是道理用言语表达到的结果;事实的结果却永远无法表述了。这里含有了递归的思想,因为这也是如来所说之法,这也是老聃所讲之道。那些驳斥这两句话的人同样也没有错,因为这正是哲学之道。
 
所以说,说不得。拈花微笑。
 
看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就是,把哲学当作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纯属扯淡。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背景的话,根本没有资格谈论哲学——最多只是纸上谈兵。和这种人谈哲学,我肯定会不屑一顾;如果还来看他/她的书了,只能说我脑子进水了。因为,你看,他们心目中的科学都变成了什么东西?那么神圣的那么美那么谐的东西到了他们这里全都变味了。如果可能,我将来也会写一本哲学的书;不过,我会把它写得跟技术类书一样。计算机科学界有不少以ART开头的书,也有不少以Think开头的书,我想这才是关于哲学的书,只是它们缺少了反射机制——其实不容易,关键还是读者的领悟而已——要知道,没有一定智慧的人是不配读哲学类的书的,尽管智慧在很多时候是那么朴素。
 
记得哪里说过孔子说年老时才能读《易》,是否也是这个道理?

Nonsense Comments(14) Mon, 11 Jun 2012 15:22:47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