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来,对我一个从没见过多少世面的人来说发生了很多事情,尽管这些事对我摆脱窘境并没有实质上帮助;从这个月开始真正闲下来了,我产生了不少新的感悟,尽管这些胡思乱想我到现在为止都没法确信对我有利与否。
---------------------------------------------------
先是6号到10号当了夏令营志愿者。和那些大三的在一起的几天里,我感觉到他们都还挺单纯,见识都不够;看到大部分人的选择导师的原因不禁想笑。不过我想想我大三结束时的观念似乎还幼稚些。当时还在和家里人争辩是保研还是考研转计算机的事;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只是“计算”和“机”的组合;还只是天真地认为有数学的基础搞起软件来自然得心应手;还只是固执地认为学好C++,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曾一度以为OS不难并简单地认为这是我感兴趣的方向;还只是以为理科和工科的思维方式很相似(现在我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几乎就是C和C++的区别);还天真地以为只有软件学院才是正统的计算机专业(当然我后来因祸得福,或许是傻人之福吧)……当然参加夏令营的学弟学妹们不会有我这样的异想天开,但是我怀疑他们很容易走上工科生会有的另一种极端。
当志愿者的几天里我总在想:如果我当时高考志愿选择了他们所在的学校,并且是软件学院或计算机系,现在的我至少可以不这么窘迫。想想高中时候的见识真的是太短浅,居然为了离家近并且误对南京死忠而放弃了更好的机会。但是又自然想到,如果当时我做出了现在看来最优化的选择,是否真会比现在好呢?概率上来说可能性很大,但现实的模型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至少有些人,有些事是不会有了,正如《蝴蝶效应》中的那样;或处在另一个环境中我也许和高中一样对自己极端自暴自弃;或许我可能很早就有了现在的意识、但总摆脱不了三轮车追小轿车的阴影也未可知;或许我在不同的学校里会出类拔萃,在大四新的选择时可能比现在好很多但也可能面临更痛苦的抉择……其实我更怀疑的是这些可能性会交织在一起——毕竟我现在也没法确信我现在处于究竟什么状态,只是自我感觉用屌丝形容最为恰切。
参加夏令营的学弟学妹们大多比我性格外向,大部分人的口才比我好得多,且不得不承认他们比我见多识广些;这可能和理科、工科学生的思想有差异,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和出身关系更为密切。教育门槛的降低给人们的一种错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以明显地变小;然而事实上变化的部分远远小于一般人所想像的,至少远不是我的父母以及我所想像的。从小我被总被灌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说法,总以为乡镇里的人比城市里的人更容易有“出息”。然而我现在才知道在统计角度来讲真实情况和我以前的一厢情愿正好相反。事实是,城市里的孩子比其他人出路一般要好;而好的学校里成长于城市的学生明显要比乡镇里来的多——于是这形成了一种隐形的等级,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但只是不说罢了。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个别现象,也曾经认为这不公平;现在才意识到自己无知:公平是相对的,很多事需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乡镇出身的孩子的父辈们很多文化水平不高,有些目光短浅;而周围的父辈们都是这样的,他们的孩子所受的教育自然不比城市里的了。我从来没有瞧不起这些父辈们的想法,也不能公正评价城市人和乡镇人的生活方式孰优孰劣。然而当我们要接受更高等的更好的教育时、要接受更好的物质生活时我们需要在城市里并尽力融入其中,那我就不得不承认在这样的价值观驱动下人的立身处世其实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早年所受的教育。比如两个本来就期望过着城市生活的人,来自城市的当然要比来自其他地方的人感觉自然许多了;而如果他们都想过着田园生活,自然来自农村的要习惯得多。但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会选择前者;在这样的劣势之下,我们只好更加努力,以换取将来的子女辈们好的出身;然而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死在了明天晚上。即使能坚持下来,很多情况下仍然没有办法去超越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因为他们可以比其他人少考虑很多而更加专注、更少怀疑——尽管这比其他人少了些阅历和思考,但是谁又能说这些经历一定利大于弊呢?没伞的孩子只能快跑,有伞的孩子何尝不能快跑?残酷,但是这是事实;想改变的话,别无他法。
---------------------------------------------------
12号因为实验室的项目去北京,而我则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怀着膜拜的心到了帝都。我只因为出生和求学而待过江苏和上海;每念及此,都感到失落。我曾经也不自觉地把这和出身联系起来了,但是每次想到锋哥我都觉得我的想法太不靠谱。锋哥出身并不比我好,但高中就去过北京参加北大自主招生了,又因为竞赛到了其他好些地方;本科期间还当了少年班的班长,他们同学聚会他去的地方想必比我多很多;而如今到了全美排名第一的医学部,而我还处在水深火热中,阅历和我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其实本科虽然不算好但是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只是我没有争取罢了——大部分情况下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吧。考研面试的前期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我的阅历太浅,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都错过了;我总以为参与项目或活动如果失败对我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可是却不知道不参与才是真正最大的失败。在北京见到了两个四年不见的同学,他乡遇故知,感慨很多大部分却说不出来。有一点似乎我们都达成了共识:以前太肤浅了。三个人明显没有了高中时的骄傲,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总想起小时候吹的牛逼,现在感觉实现起来这么困难。不过我总算有点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了;希望虽然渺茫,但是不是我所想像的那么小,是吧。
---------------------------------------------------
在这个月里,我还做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我意义较大的事:我取消关注了微博上的大部分技术牛人和其他公众人物,而保留下了可以和我交流的人。微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而新浪的意图是想建立一个等级森严的环境。我毫不怀疑微博给国人的心智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对大部分话题已经不感兴趣了。以前我总以为微博使得个体和他/她心目中的偶像拉近了很多,但事实上想了解并理解一个人仅从微博无异于盲人摸象;偶像的回复有时候并不是真心的。140字从来都没法阐述完整的思想,最多只是断章取义或碰巧心有灵犀;而有些话居然还是粉饰了的;字数限制决定了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私下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广播的好方式。然而官方却坚持名人堂的做法,转发和评论的机制始终难以建立对等的交流平台;不得不说这符合中国国情,不过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基于类似但稍有不同的理由,我取消关注了豆瓣上一些人(尽管豆瓣的sns气息要弱很多)。以前我以为只要控制好所关注的人,豆瓣文艺只是传说;然而我现在知道文艺的大环境下谁都不能保证不受渐染。不过取消关注一些人的最根本原因是我要读的书列已经让我觉得或许怎么也没办法读完;而我现在所需要做的是“专”而不是“泛”(比如我现在就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再去学去用haskell);豆瓣上的有些书评和影评很多有文艺之嫌,若非自己了解的人的推荐极有可能受表象蒙骗。我加大了博客的订阅数量(当然这终非长久之计,最终所需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学识优化我的订阅内容);我还增多了和博主的交流(尽管大部分是请教)。只有长篇才可以完整地看透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和思想见识,也只有更为正式的文字才需要融入更多的思考。另一方面我开始使用twitter,主要用于记录我平时的一些不成系统的胡思乱想,并肆无忌惮地和人交流(微博和twitter的不同倒有些像指令式和函数式语言的差异了^_^)。
---------------------------------------------------
接下来的日子没课了,可不能闲着。大四时的一个信念是考上研离步入正式工作岗位至少有两年半的死缓;现在看来宏观上讲基本还对。原本以为可以通过纯学术的研究提高自己的水平而实习只作为辅助可有可无,现在看来这其实不够现实——当时只是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在作怪罢了。科学和工程技术是息息相关的,实践和理论往往需要结合得很好。数学真的算不上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做多只有1/4的科学成份,软件工程却几乎是技术了。这一年来,给我最大的感触还是实践太少。不过真正让我有找实习的心的还是家境的原因和琦哥的提醒。现在想想我还是很幸运的,如果当时考研不成功的话,或许我就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现在虽然窘迫,但是对我来说都还可以承受。上个月中旬投了简历到琦哥的部门,二十八号他的同事电面我了;情况很糟糕,非常囧;而琦哥当时就在同事旁边,后来听他说起我都感觉抬不起头。周围实习过的人很多,同室的老秦是导师推荐去的,王正也找到了,王俊也接有项目并且paper有了着落;而琦哥大一开始就可以自给自足了,现在已经有不少结余,paper也要发了;而我认识的李垚大牛大三结束跑到微软实习去了;而爽爷和我的另一个高中同学到了阿里巴巴了;实验室的其他几个哥们也都有可供补给的私活;似乎只有我成了啃老的闲人。另一方面,我的研究却迟迟进行不下去,真是心如刀绞。
这个月变得对bbs的parttime特别热衷,总是有种不管三七二十一投简历的冲动。然而,招聘启事的内容总让我比较心寒;和专业相关的虽多,但是我懂的却很少。尽管如此,也无可奈何;打肿脸充胖子在所难免,毕竟据《疯狂的程序员》所载IT行业的码农前辈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有不少是短期的兼职项目,联系上一个了解情况后才知道不懂C#.NET的我根本没法胜任;还有些当枪手的任务,虽觉无耻但也试过,最终还是放弃了。有过两次创业公司面试的机会,之所以有机会纯粹是因为研一上学期软件工程课接触过android平台,让我情何以堪。
一个情况还不算太差,只是问了些java se的基本知识,android的倒问得不多;面试的人是电院的前辈,很友好。另一个公司是这位学长推荐的,面试我的人事实上是两个人,按照我的猜想应该是一个学弟和一个学长!我首先被学弟揪住我的简历问得昏天黑地,从STL,MFC,java容器到数学建模;后来学长又问了adb、openCV、.NET、jQuery、DB等我完全摸不着边的东西。学长最后的意思是原本误以为我对android熟悉但发现我的火候还不够,Windows下的开发我又不了解;不过他还是给足了我面子,待我很亲切。在明白我不能胜任他们的工作之后,我也自报家底,尽吐苦水。
在被第二家公司面试的前一晚(前天)和另一家公司联络上了,不过还没给面试的机会。和我QQ交流的大哥(应该是男性吧)待人非常诚恳,我感觉很靠谱;不过他们的要求是面试之前先完成一个基于spring MVC的Web应用,而我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任何经验。大哥很好,没有给我限定期限。但是在我有了第二次面试经历并且想那位学长诉苦之后隐隐感觉我们实验室所做的的确太不适合创业公司了(翔哥除外,他本身就是多面手);所以对这个考验自然就没多少信心和勇气,中午狠狠地睡了一觉。
下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英特尔打过来的;原来是我20号那天投过的一个测试与质量保障部门。刚睡醒的我感觉有些突然,于是请求等待半个小时。我感觉这次又要挂了,老秦在旁边给我打气——“没事儿,遇到不懂的偷偷上网查,我也可以用耳语帮你”。好吧,在经历了几次被其他部门默拒之后,我也淡定了;破罐子破摔,该怎样就怎样吧,都是个人造化。是两个人一起面试我的,主要是一位女士;她没有问我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只提到了Python的几个小知识点,然后是测试的一些基本概念,我如实的把我所知道的以及老师、师兄们和常姐讲给我听的都给讲了一通。后来朱女士看到我本科是数学专业,居然问我泛函分析、微分几何的东西来了(后来听她说才知道她也是数学系出身);原本已经快忘光了的我只好使劲在脑海中反复回想。另一位先生开始问了我死锁的条件我只答上了两个,其他还有关于Python中tuple和list的问题我也答错了一些。问的过程中我已经抱着必死的心了,没想到最后朱女士居然说有意招我,并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真觉得不可思议——大概是我的几个数学问题回答得还不错,再加上我们实验室的确和测试有些渊源,而他们的确很缺人吧。两位面试官对在整个过程中都很和气,朱女士后来还发了一封邮件给我,真的打心眼里感激;其实上次琦哥的那位同事大哥也蛮和气的,只是我实在回答得很窘迫而感觉气场完全被压下去了。
不过他们最后需要实习生所属的导师同意。这件事却成了我这次能否成功实习的关键。陈老师在听我讲述了我的情况之后同意了;但赵老师不赞成这么早的实习,他更希望可以花更多时间用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我能明白老师的苦心,因为我总感觉我的确有毕不了业的风险,而实验室的要求又相对较高,出paper不容易啊。之后老师们和我对此事又商量了好久,最终同意我三个月的实习时间。我把这个情况回复给朱女士,希望她能够在下周一上班时给我肯定的回复。她们可能不会满意这样的结果,谁不希望招收长期的实习生呢?但是不管接下去情况怎样,我找实习的事都会就此搁下了。我不会责怪别人,而只会在接下来的死缓期里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个时期对于我今后来说至关重要,而如果能有所突破并有新的不可思议的机遇那就更值得了。不过我还是捣鼓了一天多的基于spring那个留言板系统;尽管有周围同学的帮忙,但也不想总麻烦别人;进度非常慢,tomcat、jsp,ioc,mysql等都是从零开始。今后肯定还是需要不少这种没有系统的目标导向型的即时学习,但是对我来说真的还是太勉为其难。晚上我回绝了那位令人尊敬的大哥;他说了些鼓励的话,我感觉我又一次有负于人了。
*************************************
今天英特尔那边有了答复,三个月太短,拒。同时也明白了他们之前接受我大部分是因为我可能有很长的实习时间。没办法,看来我以后要做事要纯粹些了。
*************************************
---------------------------------------------------
身如不系之舟,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感慨,如今的感觉更深了。总觉得现在的处境很令我无可奈何,有太多的事是我无法决定的;但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说:没有伞的孩子,快跑。
Sun, 29 Jul 2012 12:09:38 +0800
一个数学系的不搞TCS浪费了啊
Sun, 29 Jul 2012 12:10:13 +0800
一个数学系不搞TCS浪费了啊
Sun, 29 Jul 2012 17:10:03 +0800
@n00b:
tcs是什么?
Sun, 29 Jul 2012 18:39:59 +0800
@nonoob: 可能是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Sun, 29 Jul 2012 18:49:23 +0800
@views63:
应该是!
感觉没这能耐做啊,光是formal semantics就感觉有些吃力了
Wed, 01 Aug 2012 23:19:49 +0800
好长的文章。
我最喜欢做一些公司的面试题,总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觉得你要是学java的话,可以找写ssh的项目开发视频看下,应该很快可以上手。
如果学python的话,就是找东西做,边做边学。
我觉得编程比起数学来,要好学很多 :-)
Wed, 01 Aug 2012 23:31:15 +0800
@the5fire: 谢谢指教,感激不尽!不怎么想搞SSH,打算用python写写东西
Wed, 03 Jan 2024 01:40:04 +0800
Quality matters, and slots that break easily are a big letdown. เว็บตรง แตกง่าย
Thu, 04 Jan 2024 14:24:37 +0800
I've never seen such a diverse range of web slots in one place. It's like a slots paradise. สล็อตเว็บใหญ่ที่สุด
Mon, 15 Jan 2024 14:20:05 +0800
Recognizes for paper such an advantageous creation, I lurched adjacent to your blog other than decode a restricted report. I need your system of engraving... เว็บรวมสล็อตทุกค่าย
Tue, 16 Jan 2024 19:30:18 +0800
Welcome to the gathering of my life here you will master every little thing about me. ป๊อกเด้ง ออนไลน์
Wed, 17 Jan 2024 01:41:03 +0800
This is likewise a decent post which I truly appreciated perusing. It isn't each day that I have the likelihood to see something like this.. เกมสล็อตโรม่า
Fri, 02 Feb 2024 17:37:18 +0800
So it is intriguing and great composed and see what they think about other individuals. concierge doctor naples